新时期,老年人有哪些特点?该如何发展银发经济,并做优做细县域养老?围绕这些议题,80余名民政干部、养老领域专家及养老行业企业代表日前在浙江德清莫干山展开了深入讨论。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认为,“60后”老年群体有较强消费实力和较高消费意愿,并有为自己消费的愿望,这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携程发布《2023银发人群出游行为洞察报告》显示,2023年以来,55岁出游人群增长两倍,其中55--60岁是主力消费人群,出游占比最高达六成,61--65岁人群占比超两成,错峰旅游人群中老年人占比更高。
据复旦大学老龄院课题组预测:人均消费水平中等增长速度背景下,2035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19.1万亿,占GDP比重为9.6%;2050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49.9万亿,占GDP比重为12.5%。
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方仁表说,银发经济既是事业也是产业,既是为老也是备老,既在当下更在未来,浙江将努力打造“银发钱潮”品牌,变“银发浪潮”为“银发红利”。
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认为,老龄产业是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银发经济,有益于增进民生福祉,有益于国民经济发展。“稳步提高农民基本养老金给付标准和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加快建立健全长期照护保障制度,鼓励支持老年人就业并提供有效劳动保护等都有助于发展银发经济。”
在做优做细县域养老方面,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何铨认为,发展县域医养结合、康养服务,符合农村老年人就近养老的意愿,将是有效化解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的理性选择,对于实现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战略意义。
丽水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丽水市以“服务跟着老人走”为理念,梳理出老人需求清单和服务供给清单,通过打造乡镇养老服务枢纽平台,构建驻点式集中服务、流动式巡回服务、组团式公益服务、上门式关爱服务等四种养老服务模式,初步探索了山区县域养老新路。
据了解,“共同富裕背景下的养老服务与银发经济”银龄康养研讨会,由浙江银龄康养产业研究院主办,驭信健康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亿翰智库—上海亿励盛康养咨询有限公司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