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银发经济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养老金融作为银发经济的一环,也是我国金融强国战略的重点任务之一。在6月20日举办的2024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六上,中外嘉宾围绕“银发经济与养老金融”深入交流,就金融行业如何支持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执行董事谷澍认为,金融业的资金跨期配置功能和养老资金安排的周期特征非常契合,作为金融服务机构,需要持续探索,不断用金融活水,助力培育银发经济市场。做实养老金融,重点可以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在融资服务供给方面,把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好,把信贷、投资、金融租赁等综合化服务能力融合好,把养老机构建设过程中的财务表现评价和发展潜力的评估融合好,引导信贷资源更多向养老产业倾斜。二是养老金融服务供给方面要进一步统筹好城乡联动,加强核心城区网点适老化改造,提升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域的养老金融服务水平。三是共建金融服务生态,做好政、银、企三方结合,增强养老服务方面全社会的联动合力。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裁蔡希良认为,养老金融是为健康养老事业和产业提供金融支撑以及为老年人生活提供风险保障的金融保险活动的总和,包括养老金融产品、养老资产的管理、养老产业金融等三大类。发展养老金融,应把握好养老金融所具有的长期积累、跨期支付、保值增值的特点和功能定位,在顶层设计、激励政策及产品服务的提供等各方面,体现政策的一致性和目标的一致性。要优化养老金融的政策体系,研究适度提升个人养老金的税优额度等措施,增加第二、第三支柱的吸引力,切实解决养老金储备不足的问题。要促进养老金融与养老产业的高效互动,通过养老金融+养老服务、养老金融+健康管理,破解养老产业低盈利所带来的难题,提升养老产业的可持续性。
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表示,长期护理保险是应对老龄社会,金融界可以积极参与的一个手段。他建议,应借鉴日本和德国模式,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全民覆盖。与此同时,应提升长护险制度的统一性、筹资来源的多元化、护理服务的规范化、评估机构的专业度。他还提出,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要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闯新路,率先推广长护险全覆盖。
瑞穗金融集团董事长Seiji IMAI分享了日本针对老龄人口设计的互助保险和社会关怀系统的经验。他认为,中国养老金融需求巨大,要努力扩大充实养老金资金池,随着人均寿命的增加,大家对养老资金应该做更充足的准备,增强韧性,抵御风险。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赵永刚就保险业在养老金融领域如何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提出:一是丰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供给,为不同群体和不同人生阶段的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产品,助力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二是发挥跨周期资产专业配置能力,持续为基本养老保险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资金的投资和管理贡献积极力量;三是发挥长期资金优势,通过自建、自营养老社区等方式,积极布局养老服务。
MSCI执行管理委员会成员及亚太区业务部总裁Kazuya NAGASAWA分享了MSCI在全球范围内积累的心得,并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是养老金体系是银发经济的基础,要尽可能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二是投资的复杂性越来越高,大型机构投资者需要在资产配置方面展现出更高的技术能力,同时提供更多针对老年投资者的产品。
施罗德集团中国事务主席Sebastian WOOD表示,中国的人口结构转变给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他提出,中国国内养老金市场的增长预计将远超国内资本市场的增长,而全球多元化投资可以带来更广泛的投资机会以及潜在更高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因此他建议将国际资产纳入中国养老金投资组合。